close

冬山庄百年 舊河港燈節 旅遊提案  

第三樂章-故鄉的美好

遙想1935年 地標建物落成

提到利澤簡老街大家的第一印像就是「利生醫院」遊客來到這裡總不免在正門口留下幾張特寫。其實,面對它右邊只有一層樓的房子才是正港老牌的利生醫院,這棟二層樓的建築物前身是「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-利澤簡事務所」(即農會),到了1973年才由林崑智醫師向五結鄉農會購買,擴充作為利生醫院使用。

 

地標是在1934年拆掉舊房舍,重新設計興建成二層樓建築物並於1935年3月完工,特別在端午節當天舉辦落成慶祝儀式,會場就設在二樓的會議廳,當日冠蓋雲集來了300多位貴賓,並舉辦敬老會贈送80歲以上老人紀念品,前方河道舉辦龍舟競渡,信用組合特別「結彩舟連環在江上演戲」供遊客觀賞,參加落成典禮的特別來賓,搭上「丸林號」遨遊冬山河,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13

 

 

 

據當時日日新報報導:

羅東郡五結庄利澤信用組合事務所落成,定刻酒井州產業主事,小野田羅東郡守,宜蘭、羅東、蘇澳三郡各產業組合代表,概官紳等三百餘名列席。是日適逢端陽佳節,該地有龍舟競渡,組合特結彩舟連環在江上演戲供來賓遊覽。冬山「丸林」澤山丸特駛至清水港遨遊,小野田郡守外官紳二十餘名搭乘,極盡一日清遊。共益自動車增發臨時車十餘回,觀客擁擠不開,岸塝樓上盡是紅男綠女,或盪舟遊江,或觀龍舟奪標,或臨流賦詩,觀客五萬餘人,為未曾有盛況也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14

 

 

 

木溪仔注好去  利生醫院

「利生醫院」是利澤簡「烏石林家」來台第四代林木溪(1888-1963)所創設的,1914年(日.大正3)他從台灣總督府醫學院畢業,回到老家為人看病,之後搬到現今利澤派出所後面行醫,1924年(日.大正13)才在老街上購地蓋一層樓的房子,作為醫院和住家繼續為居民看診。

 

林木溪醫師曾任公醫且擅於內科注射,坊間流傳著「木溪仔注好去」來稱許他的醫術高明。木溪醫師的長子林崑智,朝鮮平壤醫專畢業,1940年進入台北總都府附設醫院,專研腹腔外科及骨科,戰後擔任首任宜蘭醫院院長,1946年接掌利生醫院,除了在院內看診,有時午後還得騎機車出診,範圍從蘭陽溪以南的茅仔寮、冬山補城、武荖坑、馬賽、功勞埔等地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9

 

 

 

渡口生老街

利澤簡從清代一直到日本時代火車開通前,都是溪南地區重要的河港,而溪南最大的城鎮-羅東則透過南門港及月眉圳與利澤簡相通,以加禮宛港為對外口岸,簡單的說,利澤簡因為是重要的轉運站,自然發展出一條欣欣向榮的商業街道,由碼頭向南延伸至永安宮廟口,東西相向共40多間店鋪,鼎盛時期有著雜貨店、碾米廠、糕餅舖、中藥行等等,

 

1858年英國軍艦剛強號奉令密探台灣全島地理環境時,隨艦翻譯官兼博物學者史溫侯如此描述:

 

..再前近兩哩,到達一處漢人村莊,它是這條河的首要村莊,名叫利澤簡或奇澤簡,據說人口約有一千。村中有一條寬闊的街,擺著頗多的糧食,但是價錢很貴..。米似乎是他們的主要輸出品,以舢舨運米去基隆,運鹽回來。   Swinhoe,R,1858《台灣紀行》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44

 

 

 

日漸沒落的老街商業

1905年(日.明治38)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提到了利澤簡街日漸困窘的情況:

..東南面海臨港而居,大小帆船可直達市傍,又鄉下農產頗稱饒富,近海漁業亦稍繁昌,其貨物之運搬較諸宜蘭本城及羅東實為便捷省費。然是處之商業,日退一日竟不能與羅東爭雄競長,本年不數月間相繼倒店者已有二,其一為泉成號店主邱壽全,其二為協興號店主林水治,是二商者接以米為大宗雜貨次之,今鄉民對商人之信用甚形冷淡,苟無現金抑亦妥保,則難以如前之憑口據單,而支出米穀耳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45

 

 

 

修一棟狀況最差的房子

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」主持人,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負責人,葉永韶老師表示,實際修一棟街屋並且好好的利用它,是讓在地居民看到進而相信計畫是玩真的,所以他在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要有「修一棟狀況最差的,讓大家感受比較深!」的準備。

 

在三連棟沒有機會下,便開始翻著街屋調查的內容尋找下一個目標;賴宅街屋也在修復在利用的第一批名單中,記得當初調查街屋時,進到賴宅發現第一進、第二進竟都是閒置的,屋主賴幸一先生躺在第二進的躺椅上翻閱書報,

 

賴先生說現在一家人都住在後面,前面二進都沒有在住,後面屋頂是鐵皮屋夏天比較熱待不住,下午喜歡在這休息看東西比較涼,他說從小就住在街上,曾祖父賴傳福是務農的,祖父賴阿菜曾擔任保正,在隔壁開設雜貨店及油行,到了父親賴旺枝接續家業,當時還養鴨、賣土豆到南部,後來,因為儲糖受潮等因素導致生意失敗,現在的住家原本是屯貨倉庫,變賣了雜貨店後才搬過來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51

 

 

 

華麗轉身 利澤簡民家館

一方面擔心房子修完後會不會變成政府的,一方面也煩惱老房子的木構件,在維修的過程會不會被換成不好的木材。再者,文化局要求出具「五年無償使用同意書」和繳交總經費10%的配合款,才同意進行修復否則就要停止賴宅的修復。在使用同意書上簽名對賴幸一先生來說倒不是問題,他心中過不去的是那十幾萬的修復配合款,他自己已經70歲早就沒有在工作,這筆錢總不能讓剛退伍工作的二個孩子負債;最後是在老婆盧瑞華女士和孩子們的支持下,賴先生才仍有不安地勉強同意。

 

修復的過程中賴先生可說是全程參與監造,有時抱著孫子在房子後面看著匠師們在工作;幾個月後利生醫院外牆修復完成拆除鷹架後,賴先生騎著腳踏車與徒步的葉永韶老師錯身時,急忙豎起大拇指說:「葉老師,讚!」這應該是他對自宅修復想表達的寄詞吧! 取名為「利澤簡民家館」的賴宅街屋,是老街居民共同的一個家、一間店,建立屬於利澤簡的故鄉感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57

 

 

 

與靝同功 利澤永安宮

西元2006,距離昭和五年.1930年重蓋新廟已經過了七十六年,指定為縣定古蹟,2012經過專業古蹟醫生診斷後大修完成;過程中意外發現,廟裡的供桌背面,寫著「勞農兄弟團結.宜蘭西門.森隆商店.陳銀生.一九三零年七月立」,經過判讀這些字應該就是當時負責製作供桌、及廟裡所有細木雕刻的陳銀生匠師所留下來的。 

在日本時代,陳銀生在蔣渭水等的號招下,組織蘭陽工友會發展工運響應非武裝抗日運動;「同胞須團結、團結勁

有力」便是蔣渭水先生於1927年元旦在宜蘭文昌廟埕所提出,同時並發表「以農工階級為基礎的民族運動」,同年七月創立臺灣民眾黨,九月於宜蘭文昌廟舉行「民眾黨宜蘭支部」成立大會,由農民所組成的「蘭陽農業組合」、勞工組成的「蘭陽工友會」地點都在同一個地方;隔年「民眾講座」舉行啟用典禮。

image

蔣渭水(前排中)參加民眾黨宜蘭支部講座開座式,陳銀生、陳金波、石壽松(前排713)皆參與其中。宜蘭人故事館。

 

 

 

媽祖巧妙的安排

陳銀生匠師的工作室「隆森商店」就在民眾黨宜蘭支部的隔壁!拋頭顱、灑熱血不是傳說,而是真實發生在這片土地上,看著桌子背面這些發光的金字,就會帶我們穿越時空回到1930年代,在那個不平等高壓統治下,蔣渭水和陳銀生等人以各種行動,為社會底層被剝削的勞農兄弟姊妹爭取權益的閃耀偉大事蹟。

正如同拜桌上方匾額「與靝同功」所示,這或許是媽祖巧妙的安排,要我們認識蔣渭水、陳銀生學習他們的精神,照顧並協助需要幫助的人,希望能讓生活一掃陰霾轉而晴空萬里,相信這樣做的人,他的功德就會與天同功

image

媽祖的神奇寶貝,葉永韶,宜蘭縣文化局,2017,p.91

 

 

 

張公鬥三王

這個是很久很久的故事了,老一輩的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,故事中的三間廟分別是供俸張公聖君的蘇澳晉安宮、三山國王的冬山鄉火燒城振安宮、還有利澤簡永安宮。這三座廟宇分別屬於福建泉州、廣東客家、福建漳州移民的地方守護神。 

傳說一天蘇澳晉安宮的信徒進入山裡砍柴,張公知道他會有危險就隨行看護,果然進入山區不久便遇到了出草危機,就在原住民正準備拉弓射箭時,突然天降一黑臉大漢,手中還揮舞著大刀直劈過去,嚇得大夥四處逃散,不過對環境熟悉很快地又聚集在一起,這時候剛好有一群冬山火燒城的居民路過,一時怒氣未消的原住民便追殺他們,死傷累累的逃回家後急忙向振安宮的三王訴苦

image

媽祖的神奇寶貝,葉永韶,宜蘭縣文化局,2017,p.50

 

 

 

虎爺不見了

三王大怒以為張公身為神明卻有分別心,而讓自己的信徒被傷害,透過乩童通知火燒城居民決戰當天準備飯菜犒軍,犒賞天兵天將的菜碗從廟口一路排到武荖坑溪橋頭,上游溪谷煙霧瀰漫、狂風大作,居民只聽到戰鼓齊鳴、大刀舞動的聲音,並沒有看到戰鬥的影像,戰況天昏地暗、日月無光地持續到第二天下午,火燒城居民害怕恐會波及無辜,造成無法預期的傷害,急忙派人前往利澤簡永安宮懇請媽祖出面調停,虎爺神像代表媽祖趕往武荖坑,忽然天地間平靜下來一片祥和,

這一戰雙方互有損傷,三王在張公一刀砍下來時,忙著低頭閃避,但帽上的簪纓被砍落;張公也在千鈞一髮之際小腿中了一招。據兩座廟的先人轉述,三王神像上的簪纓突然掉了下來,怎麼都黏不牢;而張公神像的小腿則是出現了一道小刀痕,補漆都補不上去。後來經過媽祖從中緩頰,張公與三王才冰釋前嫌、握手言和;只是當初被火燒城居民請去調停的虎爺神像,在因緣際會之下就再沒有回到利澤簡,到今天永安宮都只有虎爺神位而沒有神像。

image

媽祖的神奇寶貝,葉永韶,宜蘭縣文化局,2017,p.113

 

 

 

利澤王公廟 – 爆尪弄新娘

相傳昔日烏石村中來了一隻會化身成女子的狐狸精,將即將成婚的新娘子吃掉後,再和村子裡的男子成婚,有一年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那一天,廣惠尊王照例挨家挨戶繞巡時,突然停下衝進那戶人家,大家才發現竟然有妖怪作祟,王公特別進來將牠就地正法,此後每年正月十五,王公出巡時都要特別去巡視最近一年新娶媳婦兒的家戶,以便確保合境平安,這就是『淨尪』儀式的由來,

 

永安宮廟祝坤成伯住在廣惠宮旁,也是烏石林家的一員,他結婚時也經歷過這個儀式,他記得那天是元宵節媽祖遶境後,差不多傍晚五、六點,王公也繞境回到廟裡,換上二人抬的小頂神轎王公便來到坤成伯家,他和老婆先在大廳向王公拜拜就得回到房間,等神轎在大廳繞大家就往神轎丟鞭炮,當時厝前住著宜蘭來的通信營阿兵哥,他們也去買鞭炮來丟,鞭炮炸到連抬轎子的褲子都破了,儀式完成後在家裡辦了二桌請大家吃飯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70

 

 

 

媽祖元宵 繞境八大庄

利澤簡永安宮保留的是古時候「媽祖元宵」民俗,從媽祖祖廟分靈出去的媽祖廟,為了與祖廟區別會選在元宵節這天慶祝,等到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,才回到祖廟一起慶生。農曆春節初四到正月十三,附近村落的宮廟會來永安宮「請媽祖」到他們村落裡走春一起「熱鬧」,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,換成大家一起參加媽祖遶境八大庄的活動。

感覺媽祖在神轎中,似乎比在廟裡高高的神龕上時更容易親近,一年一度的元宵遶境,就像是媽祖到每個村落看看大家,讓所有人可以當面「謝平安」感謝媽祖過去一年的保佑,也祈求來年能順利「許平安」,

 

初春微風與暖陽下,最美月台的冬山火車站、充滿人情況味的小鎮街道、優美宜人的溪南環線自行車道、魔力黃金稻浪的三奇稻間美徑、夜賞煙花-穗花棋盤腳花季、、家鄉的美好原來離我們這麼近。

image

媽祖的神奇寶貝,葉永韶,宜蘭縣文化局,2017,p.147

 

 

 

勿重蹈錯誤 珍惜故鄉特色

彎彎曲曲的下游河道流速緩慢、狹窄寬度不足,總在颱風大雨後帶來淹水,逐漸淤塞亦不利舟船通行,再加上1919-1924年間北迴線鐵路陸續完工通車,扭轉了過去以水道所形成都市軸線,頗有時不我予的時代感慨。

 

現在站在利生醫院前很難想像以前冬山河就在這裡,1936年的老照片中,二層樓的利澤簡信用組合(農會前身)前的河道就是冬山河,河上橫跨的就是直通利澤簡老街的利澤簡橋。到了民國60年代,這段河道被截彎取直向北遷移,變成紅色拱橋下筆直的新河道,位於利生醫院前的老橋被拆除了,逐漸淤塞的舊河道也被填平為馬路、球場與住家,就這樣冬山河便不再與老街為伴了。當我們站在老街北端起點的利生醫院前,訴說著地景故事的同時,也不斷提醒著自己不要重蹈錯誤,要珍惜故鄉的特色與資源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

 

 

 

「家鄉」不是空間,

而是一段由時光所組成的記憶,

 

「生活」因記憶而存在,

熟悉的氣味、熟悉的場景,用生活寫著這理的故事,

這個家鄉的故事就會繼續存在,

成為誰也無法取代的那個依靠

 

2006~2009年透過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」讓利生醫院、賴宅街屋、利澤戲院立面、永安宮等,有型文化資產得以修復與經營,老街的無形文化資產也得以再發現、詮釋與活化,持續經營「利澤簡之故鄉感」為營造長遠幸福的故鄉,而努力分享家鄉的美好,並去認識、喜歡、珍惜,享受充滿故鄉感的生活。

image

最短的老街走最長遠的幸福,葉永韶,宜蘭文化局,2011,p111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許馬克 遊宜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